>> 学院新闻 | >> 5845cc威斯尼斯人 |
12月27日,学校邀请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员徐克美老师为三年内新教师做《“4321四叶草行动”赋能新常态课堂教学》的专题讲座,讲座由副校长谢默主持。徐克美从“三教”改革背景出发,关注教师课堂教学问题,提出四叶草实践行动,即4新——新时代、新业态、新智能、新势能,3微——微任务、微平台、微视频,2规——课程规章、法律法规,1全——全科教师,赋能新教师专业化成长。
2023学年第一学期,学校已开展5次教学类专题活动,助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。8月29日,学校邀请嘉兴教育学院职教处范家柱老师开展《优质备课的十二个关键问题》,为新教师优化教案,提升教学质量做指导;9月14日,举行“青蓝工程”师徒结对活动,为新教师专业发展提灯引路;12月7日,邀请嘉兴教育学院科信处陈秀青老师作了《向“真”而研 课题研究方案撰写技巧剖析》专题讲座,为新教师着手申报课题,开展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;12月整个月开展2023年新进教师课堂汇报活动,由系部领导、结对师父、学科骨干教师听评课,为新教师课堂教学把脉问诊。
▲《优质备课的十二个关键问题》专题讲座
▲ “青蓝工程”师徒结对活动
▲《向“真”而研 课题研究方案撰写技巧剖析》专题讲座
▲新教师汇报课
嘉技实践成果颇丰
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,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位列“三教”改革之首。新教师作为学校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,其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和发展。
近三年学校新进教师88人,学校高度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,聚焦新教师关键能力素养发展,以“双师四维九能”为教师发展目标,构建“四匠”共育教师培养体系,发挥优秀教师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在“青蓝工程”助力下加快新教师专业化成长。在常规教学方面,学校定期对新教师开展教学常规专项检查,要求三年内新进校教师手写教案,由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审阅,并及时反馈教案情况;学校领导和督导组不定期对新教师课堂进行听评课,进一步指导教师教学;每学期的新教师汇报课以及三年满师的校级公开课,帮助新教师在交流展示中汲取经验,蓄力成长。在教育科研方面,学校举办多次新教师专题讲座,开展多样化的培训研修活动,多次选派新教师参与省级专题培训,拓宽新教师培育平台,比如近期为提升教师工学一体化能力,学校选派2名三年内新教师赴浙江商业技师学院、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参加工学一体化培训。
学校的多样化培训研修为新教师成长搭起了桥梁,为新教师站稳讲台,开展教科研工作赋能,成绩斐然。2023年全年,三年内新进教师共参与课题立项、结题工作12项,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结题3项;教学业务比赛获奖15次,其中10人获市级以上荣誉;论文获奖13人次,其中4人获省级荣誉;开设公开课或讲座6次,其中4人开设省级公开课。
新进教师感悟成长
2021年新进校教师刘菁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,并多次担任执笔。在问到她关于新教师参与课题立项结题工作的感悟时,她说:“在教育的路上,我们是一群追逐者;在成长的路上,我们是一群学习者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,我在教科研之路上播撒芬芳,且行且思且成长,感悟颇深。一是博学多览,贵在积累,达成科研的宽度;二是勤思善研,重在实践,达成科研的深度,三是常写常练,贵在总结,达成科研的长度。回首三年来,从校级课题到省级课题,从典型案例到论文发表,我以教科研为平台、为契机、为乐事,在一次次历练中破茧成蝶。今后,我将继续笔耕不辍,探索求新,争做教育科研的践行者。”
2022年新进校教师赵佳丽在今年首届嘉兴市“嘉禾职教·看见课堂”优质课评选活动中,先后获得市属级二等奖,市级一等奖。在采访她是如何准备教学比赛时,她表示:“在整个备赛过程中,我首先对比赛文件进行了研读,就整个比赛的课题和教案等内容和备课组的老师进行探讨,借助团队的力量明确备赛方向。其次,在课堂授课时认真磨课,基于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,课下及时修改教案和课件,做到精益求精。最后,通过本次比赛,我深切地体会到每一场比赛都是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搭建的平台,教师在比赛中能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,积累教育智慧。我也将以此为契机,为自我赋能,继续前行。”
2023年新进校教师陆炜杰主动参与多次研修培训活动。在参加完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2023年双师型电子信息大类中职教师省级培训后,他感悟道:“我很荣幸能在新教师第一年就参加2023年双师型电子信息大类中职教师培训,在这四周的培训里,我收获颇丰:第一,我加深了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思想培养的理解。在下企业过程中,我接触到了先进的电子信息设备,深度了解了产业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。第二,我加深了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,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深耕,还要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,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。最后,我将紧密结合培训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,在产教融合中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。”
学校将持续推进新教师培养工作,开展多样化培训研修活动,探索优质强师培育路径,赋能新教师专业化成长,助力新教师早日成为学校骨干教师,从而形成良好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生态,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集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