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学院新闻 | >> 5845cc威斯尼斯人 |
省“双高”建设之“提升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”项目,坚持党建引领、文化哺育、品牌辐射、信息技术驱动和国际化合作,以“三量聚变”工作法为抓手持续推进“五大工程”建设,汇集聚核引力、文化磁力、品牌魅力、智慧效力和国际化张力,有力提升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,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优化顶层设计
建设机制上用足“重量”
学校深化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优化顶层设计,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加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治理的“压舱石”,推动资源整合、职能融合、力量聚合。
细化党政职责职权。完善《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》,明确党委、校长双方的“责任田”,党委作为最高决策者,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,校长受党委领导主持教育教学及行政工作。党委和校长都处于学校治理“C位”,而决策权和管理权分离,形成相互支撑、相互制衡、相互促进的治理生态。
改革议事决策机制。完善《党委会议事规则》《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》,遵循“集体领导、民主集中、个别酝酿、会议决定”的原则,严格执行会议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,实行党政一把手末位表态、重大事项票决、纪要记录会签审核、决议事项督查通报等制度,坚决杜绝议而不决、决而未果,确保议事有序、决策民主。
完善沟通监督机制。出台《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会议制度》,明确会议类型、时间安排及要求。会前,学校领导班子对拟上会议题碰头沟通,“意见不一不上会”,保证会议决策高效。会后,实行校长办公会议通报、校务会议通报、全教会通报的“三通报”制度,消除信息壁垒,保障各层级人员知情权和监督权,保证决策执行高效。
夯实基层基础
建设内容上用活“能量”
学校通过推进党建规范化建设、党建品牌格局建设、党组织党建联建等措施,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强基固本,强化品牌辐射,深化互联互鉴,把基层一线变成提升治理能力的“前哨”。
强基固本,推进党建规范化建设。推进组织设置标准化,党支部设到系部,党小组覆盖全域,组织班子配齐配足配强。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,规范执行发展党员、组织关系管理、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务公开,年度开展评先推优。推进组织生活标准化,按要求落实“三会一课”“主题党日”等活动,严格执行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。
品牌辐射,推进党建品牌格局建设。以“匠·心”党建品牌建设为总揽,高点发力提纲摄目,开展“五匠”行动,推进“六心”工程,形成“1+8”党建品牌格局,有效激活基层党员工作学习内驱力,在“探源问路”中学出“思想涨潮”,学出“能力拔节”,并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互联互鉴,推进党组织党建联建。推动学校党支部主动与校外党组织开展以政治理论联学、优势资源联享、实践活动联办、党员队伍联建、中心工作联动的“五联”为主要内容结对联建活动,党支部党建特色化、品牌化建设得到立体展示和宣传。教学系党支部与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建,推动专业系对接企业、专业群对接行业,深化校企合作。
聚合要素资源
建设动力上用好“增量”
学校聚焦新发展、新变化、新需求,把聚合要素资源作为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的主线,在文化哺育、智慧赋能和国际化合作方面聚势引能,推动学校综合治理水平提升。
文化哺育滋养学校治理“末梢神经”。一是展呈校园文化“风景线”。打造高颜值校史陈列馆、红船·匠首文化廊、“爱‘廉’说”文化廊等“一馆两廊”,布点建设中华传统文化、红色精神、非遗传承主题文化墙及中餐实训室“味觉艺术”香料文化墙。
二是构建校园文化“品牌群”。联动禁毒教育基地和天佑社区、青少年宫等“1+2”红匠青年实践基地,完善“五味”志愿服务体系,打造“首匠公益”“红匠青年”“青年·志”三级校园文化品牌。
三是疏浚校园文化“小支流”。在校园内显著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,教室、实训室、楼宇墙壁等场所设置劳动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,教学系、教学班均建成富有职业特色、专业精神的文化品牌。
智慧赋能驱动学校治理“舒筋通络”。一是加强OA审批中心建设。搭车钉钉软件完善OA审批中心,把赋能治理的决策流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,达成五个转变,即把各项决策业务从串联变成并联、从单一变成协同、从“人脑”提醒变成“机脑”提醒、从开环模式变成闭环模式、从凭印象考评变以数据说话,从而实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蝶变。
二是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。全校教室和大部分实训场所均配装多媒体交互式大屏一体机,建成基于5G技术的VR模拟导游实训室。10位老师成功申报之江汇网络同步课程,上传课程视频并线上授课;举办“同上一堂课”系列活动,吸引省内外逾6300人次参加;成立“万媒空间”社团直播团队,线上直播呈现学校各项赛事、重大活动。
三是加强智慧校园基础建设。有线网络实现万兆主干,千兆至桌面,初步完成IPV6改造,校园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。学校基础网络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备案,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,终端防病毒软件全部安装到位。
国际合作激引学校治理“强肌健骨”。一是推动中德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。按照德国标准建设完成1400平方米中德实训中心,包含208个工位,培训中德双元制师资110人次,获得中德双元制师资相关证书94人次。
二是推动中德双元制合作办学本土化进程。采用“行动导向教学法”,突出“项目引领、任务驱动”,由浅入深,层层推进,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、方法能力、社会能力、个人能力,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。
三是依托中德合作办学推进校企合作。与德资企业克劳斯玛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,建立企业学校。中德HWK、AHK考证均如期完成,通过率100%,18名学生全部顺利签约克劳斯玛菲机械(浙江)有限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