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亚东,中共党员,1979年11月出生于浙江嘉兴,湖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,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,执教于5845cc威斯尼斯人官网版。俞亚东是一个普通的人,但他拥有着一种不普通的生命资源——A型RH阴性血,这是一种稀有的血型。俞亚东每天做着普通的事,但他把天生拥有的稀有的“生命资源”无偿地奉献给他人——献血,也成了他生活中常做的“普通事”。
俞亚东第一次献血是在湖州读大学的时候,那是2001年上半年(大一的第二个学期),学校组织无偿献血,班主任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,他和室友一起来到学校报告厅,排队的时候他心里既紧张又激动,因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献血。他和室友有说有笑,终于轮到他了,医生说:“同学,先抽点血化验一下,如果合格了,你就可以献血了。”他激动地说:“好的,医生!”化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,医生告诉他:“这位男同学,你的血合格,可以献血,血型是A型。”他兴奋地撸起袖子献血,一共献了200cc,因为当时最多只能献200cc。医生给他一本记着200cc献血量的红色献血证,他心里异常激动。
2002年4月的一天,寝室电话铃声响起,对方是湖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:“俞亚东同学,你的血是稀有血型,现在有一个因交通事故受伤的人急需用血,他跟你一样血型,希望你能献血救他,我们到你学校门口接你。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,立刻跑到校门口,很快湖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把他接到了市中心血站。医生先是抽血化验,结果显示“合格”,他开心地叫了起来,立马撸起了袖子。第二天,有同学告诉他,说他上报纸了。他半信半疑地去学校图书馆找报纸,最后真的在《湖州市日报》上找到一篇题目为《血凝》的一篇文章,文章报道了他献血参与救人的整个过程,此时他意识到,自己的血液是在和死神争夺一颗鲜活的生命。这件事情很快在校园里传开了,有人称呼他为“献血英雄”,他觉得,这不仅是一种赞扬,更是一种使命。学校表扬了他,同时推荐他参加湖州市“学雷锋十佳标兵”的评选活动,当他拿到沉甸甸的奖杯的时候,他心里暗暗告诫自己:“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也是一份责任,更是一份担当!”
后来,他上网查了自己的血型性质。原来A型RH阴性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稀有血型,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,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,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0.3%,个别少数民族约为10%。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,Rh阴性血型的人约为15%,其中在欧美白种人中,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%。他是汉族人,也就是说他的血型属于千分之三的比例,俗称“熊猫血”。
从那以后他坚持一年献血两次,2001年10月,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,为了保证会议正常进行,他积极参加了献血。2004年8月他参加工作,第一个周末,他就到流动献血车上登记献血,而每次他都是达到献血最高上限400cc。嘉兴市中心血站为了更好地的联系他们稀有血型者,建立了QQ群、微信群,他每天都关注着群里的动态,“随时待命”。目前他献血量已累计达到4400cc,被授予“浙江省无偿献血奖”。平时,他还和同事开玩笑说:“我要争取拿全国无偿献血奖,我会努力的!”同时,他也不忘把献血精神宣传给身边的人以及他的学生,每年学校组织无偿献血,他所教班级的学生也纷纷参与无偿献血,多人荣获“嘉兴市无偿献血积极分子”称号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让他去献血的时候,他也总是带着两个女儿,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俞亚东的影响下,身边许多的同事、朋友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之中。
对于社会公益事业,俞亚东也有着像火燃烧一般的参与热情。他始终以“帮助他人、快乐自己”的精神,默默无闻从小事做起,帮助身旁的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。他班中胡浩天同学家境十分贫困,母亲因患病(07年时曾换肾),无法工作,作为班主任的他主动充当兄长角色,在生活上不断给予胡浩天温暖和帮助。作为学校“光明星”志愿队的成员,他经常和电气专业的教师到结对社区的楼道对灯和开关进行检查,对需要维修的设备进行修理,对存在隐患或安全问题的基础设施进行报备和更换,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,他表示:“作为一名党员,能把自己的专长用于为他人服务,是无比骄傲与自豪的事情。作为光明卫士,我们一定会把这种志愿服务的雷锋精神传承下去。”他所在的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与虹阳村贫困户杨全荣结对,他总是身先力行,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,关心脱贫情况,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。杨全荣常说:“俞老师给我们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暖,真是非常感谢!”今年,他了解到杨全荣全家目前生活情况比去年有所改善,但是家中子女的工作问题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。他表示在结对扶贫的工作中,还将继续跟进其子女的工作问题,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这个贫困家庭。
笑对人生,平安是福,这是他的最大愿望。俞亚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从献血、帮困、助残、捐款到各项志愿活动,他总是默默帮助他人,不求回报。如今,献血、助人成为他感恩社会、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。